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灯一直亮到深夜,特朗普面对36万亿美金的国债报告和盟友的失信,他的再次掌权白宫,正变成一场没人能预料的麻烦事。
2025年开年,特朗普一进白宫就马上签了个冻结联邦招聘的行政命令,想把“沼泽”里的水抽干点。不过没过多久的半年,他就换了七位关键幕僚,结果政府像打了鸡血似的乱成一锅粥,基层治理几乎快要瘫痪了。
这阵子,贸易战再升级,超市里货架上的东西变得少了不少,通胀率也蹭蹭地冲到了3%,老百姓为了应对价格飙升只得掏腰包。国际方面,沙特正琢磨着怎么从美国的制裁行动中捞好处,只有印度还能勉强配合他的一些政策,形成一盘棋。
系统溃烂,个人无力回天
特朗普一接手,美国表面看似还是世界第一强国,但实际上早就满是漏洞。制造业逐渐空心化,中西部的工厂一个个关停,工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抗议失业。那36万亿美元的国债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高悬在头顶,国债的利息甚至已经超过了国防预算。
明末崇祯皇帝登基时的情形,和现在的局势还挺像的。土地大量集中,贫富悬殊,财政快见底了,小冰河期灾祸不断,农民起义接连爆发,边疆的后金虎视眈眈,形势十分严峻。
特朗普想方设法推动美国经济,就推行了减税措施,把企业税从21%降到15%。结果嘛,那1%的富人拿走了83%的减税好处,贫富差异又变得更加明显了。
崇祯那会儿也想搞点改革,勤勤恳恳为百姓着想,还清掉了魏忠贤那些宦官集团。不过,他本人性格挺多疑的,执政十七年换了五十多位内阁大学士,结果弄得朝廷一片乱套。
历史学家说啊,一旦整个体系彻底崩溃了,靠一两个强人也帮不上大忙。特朗普当时试图通过集中权力来应对结构性危机,可结果却触动了军工集团和硅谷大佬们的利益,反倒遭到更严重的反击。
现在美国的政治极端分化已经到了像“冷内战”一样的地步。两党本来是为治理国家搭建的平台,可如今却变成了“零和游戏”的战场。特朗普跟“深层政府”之间的对立愈发激烈,导致国会里的辩论经常陷入僵持状态,曾经有议员连续“25小时”抨击总统的政策。
明末时期的党争和现在的情况还挺像的。东林党和阉党之间那种你死我活的争斗,搞得朝廷的决策根本动不了。崇祯虽然想清除阉党,但依旧无法平息党派之间的矛盾,最终弄得“无可用之人,无可信之兵”,局面变得特别难堪。
特朗普半年之内换了七个核心幕僚,这种“新手开旧车”的难题,实际上是对已经崩溃的体制进行应急修补。崇祯也不断调整大臣,基本上也是在反映那个王朝治理体系的失灵。
联邦和各州之间的矛盾越发激烈,好几州都表现出想自己干的意思。这种情况和明朝后期中央权力变弱、地方势力纷纷割据的情景特别像。
经济困局,政策适得其反
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最初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但实际上却让美元信用体系的崩溃速度更快了。他对很多国家都加征关税,引得欧盟、加拿大这些贸易伙伴纷纷还击,全球的产业链“去美国化”的趋势也因此变得更明显了。
崇祯碰到国库快空了,就决定加征“三饷”来凑够军费。这一招让农民们走投无路,反倒把社会矛盾越搅越烈,也为李自成的起义埋下了伏笔。
特朗普的一系列减税措施让联邦债务突破了36万亿美元,同时信用卡逾期率也创下了十年来的新高。因为关税上涨,每户美国家庭的年度开销多出了3800美元。普通老百姓的医疗资源变得紧缺,看病得排长队的情况也屡屡发生。
明末那会儿有句话说“富者田连阡陌不纳税”,而今美国似乎又在演这种戏:那1%的超级富豪掌握了40%的全部财富,中产阶级的收入几乎停滞不前,医疗和教育的花费又像涨价的气球一样飞涨。社会的基尼系数快要来到0.49,贫富差距已经到了临界点,差别让人觉得很悬。
特朗普这会儿啊,已经被民粹主义给绑死了,导致美国遇到啥外部考验都得拼命硬刚,没啥调头的可能。中国对美开起贸易战来反制,美国就只好再加大力度应战;再说胡塞武装搞袭击美国航母,美国就得再派一艘航母出来应付。
崇祯那会儿啊,也被“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观念绑得死死的,根本不敢提南迁的想法,最后只能在煤山上自缢。这种被思想束缚的决策模式,让国家在危机面前缺乏应变的灵活性。
民粹派政客借着分裂的话题煽动支持者,进一步削弱了国家的凝聚力。特朗普的基础支持者需要他保持强硬的态度,哪怕政策明显吃了轻,总不能轻易改弦易辙。这个“硬撑到底、非得那么刚不可”的处境,跟明末的局势还真挺像的。
目前,红脖子和移民群体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种族歧视事件也层出不穷,反映出就像明末那会儿“流民起义”一样的社会根基。大家对社会的信任度已经跌到历史新低,动荡的危险也越来越大了。
国际变局,霸权面临挑战
特朗普面对的,是资本主义全球化体系逐渐崩溃的局面:美元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传统盟友关系也出现裂痕,科技革命带来了新一轮的权力重组。美国曾经建立的全球霸主模式,正逐步走向不可避免的衰落。
崇祯那会儿,明朝遇上了小冰河期带来的气候灾难,连年粮食歉收,北方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悲剧。同时,海外白银输入体系也因为西班牙殖民帝国逐渐衰败,经济的命脉被完全扯断。
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取消了清洁能源的补贴,声称“中国已经抢跑绿色竞争”。在5G和新能源等方面,美国被中国追上了,感觉就像明朝后期技术落后那会儿的情况似的。
当年荷兰战舰在东南沿海横行时,明朝的火炮已经锈迹斑斑。而现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占满了美国市场,特朗普的一些关税措施反倒成了自伤长飞的回旋镖,影响了美国的企业和百姓。
虽然特朗普和崇祯都遇到过类似的难题,但两者之间其实还是有不少差别的。明朝的倒台,归根结底是农耕文明面对工业化开启前夕的无力抗衡;而美国的危机,则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民粹思潮冲击下的反弹反应。
美国还算有点自我调节的能力,像三权分立、联邦制度这些机制还在起作用。到了信息时代,一个国家即使开始衰退,也不像古代帝国那样能一下子轰然崩溃,反倒更像是慢慢耗着,直到完全没法折腾了。
崇祯在自杀之前喊出“诸臣误我”,特朗普输了选举后也控诉“选举舞弊”,两人都把失败归咎于外在的原因。不过,特朗普离开白宫后,差点儿不会像崇祯那样陷入个人的悲剧,他还能继续在社交平台上发表看法。
历史没有单纯的重复过,不过总会有些相似的韵味。特朗普或许不会像崇祯那样走上煤山,但他所代表的美国霸权衰落的轨迹,已经一目了然。
特朗普在白宫熬夜查贸易数据,或许和崇祯批阅奏折到深夜时的心境挺像的。有位历史学者说:“特朗普能力还不错,要是在美国的黄金时代,他或许能做出个成功的总统,但他上台那会儿正碰上系统性危机的顶峰。”
老百姓最关心的事,还是超市里的货啥时候不缺了,信用卡账单啥时候不会跟着膨胀。就像明末的百姓只想着第二天还能不能吃饱饭一样。历史的大戏在台上连轴转,而普通人只能在这场表面看似和自己无关、实际上息息相关的故事里,拼命寻找一条活路。
惠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