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俄罗斯支持的卢甘斯克地区负责人帕谢奇尼克向全球丢出一颗“炸弹”:俄军已100%控制卢甘斯克全境。 这是俄乌冲突三年来,俄罗斯第一次完整拿下乌克兰的一个州。 乌克兰防线瞬间被撕开一道大口子——过去乌军还能在卢甘斯克部分定居点周旋,如今连最后一点战略缓冲都没了。
俄军这次行动不是小打小闹。 就在卢甘斯克宣告“完全解放”的同时,俄军调集了11万兵力,突然强攻顿涅茨克方向的波克罗夫斯克。 乌克兰总参谋部证实,俄军试图从这里突破,一旦得手,乌军在顿涅茨克的整个防御体系会直接瘫痪。
更狠的是,6月29日凌晨,俄军发动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一晚上砸下477架无人机和60枚导弹,覆盖乌克兰全境。 乌军虽然号称拦截了大部分目标,但刚到手的一架F-16战机被炸成废铁,西方援助的“新玩具”还没捂热就没了。
战场吃紧,美国却出了个“昏招”。 特朗普的心腹、参议员格雷厄姆跳出来放话:如果中国和印度不停止买俄罗斯石油,美国就对他们加征500%的关税! 他还特意强调,这个“核弹级法案”已经得到特朗普本人点头。 明眼人都懂,美国想掐断俄罗斯的经济命脉,但自己又不敢和普京硬碰硬,只能绕道逼中印低头。
可这一逼,直接把印度逼进了死胡同。 莫迪这两年原本左右逢源——拜登在任时,他被捧成“印太战略关键盟友”,访美时红毯从白宫铺到国会山;谁想到特朗普一上台,画风突变。 今年4月,美国先对印度钢铝加征26%的关税,还放话“不配合就再涨16%”。 莫迪紧急派代表团赴华盛顿灭火,结果特朗普压根不见,让印度人吃了四天“闭门羹”。
印度国内已经火烧眉毛。 2025年第一季度,GDP增速从去年的7%暴跌到5.5%,光是三个月就新增180万失业人口。 如果7月9日美国再加关税,印度对美出口预计蒸发73亿美元。 更致命的是,印度制造业命脉攥在别人手里——手机零部件、工业机床70%靠中国供应,苹果在印度折腾三年,零件本土化率才勉强突破15%。 没了中国供应链,工厂立刻停摆。
军事上印度更是进退两难。 空军刚在印巴空战吃了亏,西方转头就嘲讽“印军实力露馅”;国内农民抗议和反对党围攻让莫迪支持率摇摇欲坠。 而俄罗斯,却是印度绕不开的靠山:2024年印度每天从俄进口190万桶原油,创下历史纪录;陆军七成装备、空军六成战机全是俄制货。 美国要是真切断这条线,印度军队连子弹都造不出来。
莫迪现在只剩一条路:硬着头皮往中俄靠拢。 今年1月,印度主动对中国示好——重启直航、豁免空调压缩机关税,甚至在WTO和中俄协调立场对抗美国。 这些动作曾被西方嘲笑“摇摆”,如今成了救命稻草。
而普京的布局更显野心。 6月25日,他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摊牌:俄乌本是“斯拉夫兄弟”,军事行动就是要“重新整合”乌克兰。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俄罗斯要的不是顿巴斯,而是整个乌克兰!
俄军陆战司令安德烈·莫尔德维切夫甚至放话,要让乌克兰“变内陆国”——目前乌军只剩敖德萨一个出海口,俄军正从赫尔松往尼古拉耶夫猛攻,一旦贯通,黑海大门将彻底关闭。
硝烟背后,一张“3对1”的牌桌悄然成型。 中俄印谁都没公开结盟,但美国的关税大棒让三国心照不宣:印度需要俄罗斯的石油和武器,俄罗斯需要中印的市场打破制裁,中国则需要稳住西南边境。 用莫斯科一位匿名外交官的话说:“当特朗普把刀架在莫迪脖子上时,他其实在帮普京找盟友。 ”
乌克兰战场此刻已成风暴眼。 俄军在卢甘斯克修整补给线,5万精锐突然调头扑向苏梅州——这里距离基辅仅200公里,一旦突破,乌军腹地将直面刀锋。 而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焦头烂额:士兵越打越少,10万军人临阵脱逃,新建的第155旅还没上前线,6000人里跑了1700多。
德国外长带着90亿欧元援助赶到基辅,但杯水难救烈火。 乌外长瑟比加当场喊话:“我们现在最缺的是防空系统! ”可连美国智库都悲观预测:若半年内西方军援跟不上,乌军可能全面崩溃。
7月1日深夜,印度总理府灯火通明。 闭门会议上,官员们传阅着两份文件:一份是格雷厄姆法案的最终文本,另一份是俄罗斯石油公司新的折扣报价。 莫迪最终在会议纪要上签下一行批注:“生存面前,面子毫无意义。 ”
惠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