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正阳经方治疗子宫卵巢切除术后更年期综合征验案
患者李女士,36岁,初诊日期:2025年2月18日.
主诉:潮热盗汗反复发作3月余,伴焦虑、失眠、动则汗出。
现病史:患者3年前因左乳腺癌行切除手术,并行5疗程化疗。1年前因“非生理期阴道出血”就诊,确诊卵巢癌后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后口服靶向药至2025年1月。停药后出现阵发性潮热(每日发作5-8次),面红灼热,夜间盗汗浸衣,情绪焦虑不安,入睡困难且易醒,稍活动即大汗淋漓,自觉体力不支。经人介绍,慕名求诊于德佑中医院樊正阳主任。
刻诊:
症状:潮热阵作,面红升火,夜间盗汗,动则汗出湿衣,心烦易怒,焦虑不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口干欲饮,腰膝酸软,神疲乏力。
展开剩余80%舌脉:舌质红绛,苔少而干,中有裂纹,脉细数无力。
西医诊断:1. 双侧卵巢切除术后状态;2. 人工绝经;3. 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证(肝肾阴虚,虚阳浮越,兼气阴两伤)
辨证分析: 患者年仅36岁,历经乳腺癌、卵巢癌两次重大手术及化疗、靶向治疗,脏腑气血大损。子宫卵巢乃“奇恒之府”,与肝肾、冲任二脉关系密切。手术切除致肾精(天癸)骤竭,肝血失养。肾阴亏虚,不能上济心火,则心肾不交,故见虚烦不眠、焦虑不安;阴不制阳,虚阳上浮,则潮热面红、阵阵烘热;阴虚内热,迫津外泄,则见盗汗;动则耗气,气阴两虚,卫表不固,故动辄汗出淋漓;腰为肾之府,肾精亏虚,故腰膝酸软;舌红绛少苔有裂纹、脉细数无力皆为肝肾阴虚、气阴耗伤之明证。
治则:滋肾养肝,育阴潜阳,益气固表,清心除烦。
方药: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方化裁
百合、 生地黄、浮小麦、炙甘草、大枣、(擘)桂枝、白芍、 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山萸肉、 五味子、 合欢皮、 白薇、 地骨皮、西洋参(另炖兑服)
煎服法:7剂,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汁400ml,早晚温服。嘱其调畅情志,忌食辛辣燥热之品,起居有常。
二诊(2025年2月25日):
服药后潮热发作次数减少至每日2-3次,程度减轻,夜间盗汗减少,睡眠稍安,焦虑情绪有所缓解,动则汗出仍明显,口干减轻。舌红转淡,苔少,脉细略数。药已中的,前方加黄芪15g以增益气固表之力。续服14剂。
三诊(2025年3月11日):
潮热偶作,持续时间短暂,盗汗基本停止,睡眠明显改善,可安睡5-6小时,情绪渐趋平稳,体力有所恢复,动则汗出显著减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效不更方,原方续进14剂。
四诊(2025年3月25日):
诸症悉平。潮热、盗汗未再发作,睡眠安稳,情绪平和,日常活动后仅微汗,精神体力恢复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和缓。
疗效随访:
患者坚持服药至2025年5月中旬(共服中药近3月)。2025年5月下旬至原手术三甲医院复查,各项肿瘤标志物(如CA125等)及性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妇科超声(经腹/经直肠)未见明显异常。自述更年期症状完全消失,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按语(樊正阳主任经验总结):
1. 手术创伤与“精血骤夺”:本例患者年轻而连续经历两次重大肿瘤手术及放化疗,尤其卵巢切除致“天癸”顿竭,肾精肝血骤然亏耗,阴不维阳,故更年期症状来势急、程度重。此乃“精血骤夺”之证,迥异于自然绝经之渐进过程。
2. 经方合用,切中肯綮:
百合地黄汤:核心针对“心肺阴虚内热”之虚烦不安、口苦、小便赤等症。百合清润安神,生地大补真阴,直折阴虚火旺之势。
甘麦大枣汤:养心调肝、和中缓急之圣方。针对“脏躁”表现之心神不宁、焦虑、睡眠障碍效如桴鼓。小麦养心气,甘草、大枣甘缓和中。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营卫,潜镇摄纳。桂枝汤外调营卫以固表止汗(治动则汗出),内和阴阳;龙牡重镇安神、收敛浮越之阳(治潮热、盗汗、失眠)。三经方相合,共奏滋阴潜阳、调和营卫、宁心安神、固表止汗之功。
3. 灵活化裁,增效固本:
加山萸肉、五味子:酸甘化阴,增强滋肾敛汗固脱之力。
加白薇、地骨皮:清透虚热,助退潮热骨蒸。
加合欢皮:解郁安神,针对情志焦虑。
加西洋参(后加黄芪):益气养阴生津,兼顾气阴两虚之本。
4. 重在调和,肝肾同治:全方贯穿“调和”思想,调和阴阳、营卫、气血、心肾。以滋养肝肾之阴为根基,潜降浮越之虚阳为关键,益气固表、宁心安神为辅助,标本兼顾,故能在短期内取得满意疗效,使患者重归健康。
本验案充分展示了中医经方在应对肿瘤术后、医源性卵巢功能衰竭所致重症更年期综合征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确切疗效,体现了“异病同治”、“辨证论治”的精髓。
发布于:湖北省惠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